氫氣輸送技術
根據儲氫狀態氫氣輸送分為氣態輸送、液態輸送和固態輸送,氣態和液態為目前的主流方式。根據運輸工具,氫氣輸送主要有長管氣態拖車、液氫槽罐車和管道(純氫管道、天然氣管道混輸)輸氫。
氣態長管拖車輸氫是當前較為成熟的運氫方式。國際上已有廠商采用45-55MPa的氫氣瓶組進行氫氣運輸。國內目前只有20MPa鋼制高壓長管拖車和瓶組,儲氫密度低,未來將以30MPa及以上的高壓力等級為主。
全球氫氣液化裝置50余座,總產能超過470噸/天,在北美應用較多。我國有4座氫液化裝置投入使用,均在航天領域,總產能約5噸/天,占全球約1%。液氫在美歐的生產、儲運、加注及應用等各項技術均已相對成熟。我國液氫產業各環節都比較薄弱,尤其是儲運。我國液氫儲運技術發展起步較晚且關鍵設備進口受限,制約著液氫的規模化應用。世界首條液氫運輸船2020年在日本下水,從事澳大利亞到日本的液氫輸遠。隨著液氫進出口貿易的增加,未來船舶運液氫有望成為主要運氫方式之一。
輸氫管道在全球已建成約5000km,其中約85%分布在美國和歐洲,工作壓力在4MPa-8MPa。我國輸氫管道總長約400km,分布在環渤海灣、長三角、中原等地。我國輸氫管道較短、設計壓力較低,未來需要發展高壓的長輸管道,以實現大規模輸氫。
氫氣儲運經濟性
目前,技術上成熟、經濟上可行的儲運方式主要是氣態氫儲運。EVTank的研究結果顯示,氣氫拖車在300km以內運輸具有成本優勢,液氫罐車在中遠距離運輸具備優勢,尤其在400km后液氫的成本優勢大于管道運輸(利用率20%)。管道輸氫前期投資建設成本較高,其運輸成本受運能利用率影響,運能利用率越高越經濟。隨著氫能產業規模的發展擴大,未來長距離、大規模的氫氣運輸中管道輸氫有望成為好的運輸方式。
圖1 不同氫氣儲運成本分析
國際可再生能源署發布的《實現1.5℃氣候目標的全球氫能貿易:氫能載體技術回顧》報告,通過對比壓縮氣態氫氣與氨(遠洋或沿海長距離的氨運輸一般采用冷凍型氨運輸船)、液氫和液態有機氫載體等不同的氫能運輸方式對成本產生的影響,對未來氫能運輸的技術路線作出預判。運氨船可以運輸更遠的距離,且適合各種規模大小的項目;管道運輸受距離限制較大,只適合1-2000公里的運輸;液氫儲罐能量密度更占優勢,在相對較短的距離和大流量上具有吸引力;LOHC對較小規模的項目有吸引力。
圖2 2050年具成本效益的氫運輸途徑作為項目規模和運輸距離的函數